3月全國預防詐騙月:慎防騙徒假冒機構或他人身份誘墮陷阱

分享文章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scam_alert
3月全國「防詐騙月」 (logo:Canada government)

2024年國民受詐損失6.38億元 舉報率5至10%

【綜合報道】隨著人工智能(AI)等技術的發展,詐騙分子斷改變手法,以逃避追蹤及查獲。為此,加拿大防詐騙中心(CAFC)與競爭局(Competition Bureau)和皇家騎警(RCMP),於3月再次聯手,開展第21屆「預防詐騙月」運動(Fraud Prevention Month,簡稱FPM),共同打擊詐騙行為。

根據加拿大防詐騙中心數據顯示,2024年加拿大人因詐騙共損失高達6.38億元,自2021年以來的詐騙總損失已超過20億元。即使國民財務損失不斷增加,詐騙舉報率仍然偏低,僅有5至10%的受害者選擇報案。

今年的活動將聚焦於假冒詐騙(Impersonation Fraud),這是目前增長最快的詐騙手法之一。騙徒假冒知名機構,官方網站,甚至他人身份,以欺騙受害者,導致財務損失及身份盜用等嚴重後果。防詐騙月的目標是讓加拿大人具備辨識,拒絕和舉報詐騙的能力。

每年全國超過80個機構攜手合作,提高消費者和企業對詐騙的警覺。今年3月,加拿大人可以通過「#FPM2025」標籤,獲取最新的詐騙手法資訊,積極參與預防詐騙運動。
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aware_of_Impersonation_Fraud

防止移民受詐

📅 3月3日 加拿大移民及公民顧問監管委員會(College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Consultants,簡稱College)由今天起啟動新的防詐騙月活動,保護公眾免受移民詐騙的侵害。

📢 今年的主題:「移民詐騙 難以察覺」(Immigration fraud can be hard to spot) ,鼓勵全球有意聘請加拿大持牌移民顧問(RCIC) 的人士,在聘請前先查閱該委員會的公共註冊名單(Public Register),以防墮進無牌移民顧問(UAP) 的陷阱。

⚠️ 無牌移民顧問(UAP) 指的是這類人士未經授權即提供移民建議而獲得報酬,包括未獲該委員會授權的移民顧問,非加拿大律師公會或魁北克公證人公會(Chambre des notaires du Québec)會員的從業者。

💬 該委員會莫里(John Murray)表示,無牌移民顧問對公眾構成重大風險,因為他們未經監管或授權。今年防詐騙活動傳遞了一個簡單的信息——如果選擇與移民顧問合作,請查閱委員會的公共註冊名單(Public Register),以確認他們是否持有牌照。這是防範移民詐騙的最佳方式之一,夢想移居加拿大的申請人避免遭受嚴重損失。

📍 活動語言
🔹 英文﹑法文﹑印度語﹑旁遮普語,阿拉伯語和簡體中文
🔹 活動將在加拿大及16個主要移民來源國同步進行
🔹 溫哥華多倫多(英語)渥太華及滿地可(法語) 的廣告宣傳

👉 關注#FPM2025,獲取更多資訊!
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Immigration_fraud_can_be_hard_to_spot

防詐騙運動電訊業

📢 加拿大電訊協會(Canadian Tele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) 在防詐騙月期間,啟動全新數碼安全宣傳活動,幫助消費者識別並防範詐騙。

🎯 「攜手打擊詐騙」(Let’s Fight Fraud Together) 活動中,電訊業保護消費者並提供實用建議,幫助保護個人資訊和財務的安全。

🔐 加拿大電訊業如何對抗詐騙?
✔️ 投資網絡安全技術
✔️ 推動來電攔截來電顯示認證
✔️ 內建垃圾訊息與詐騙過濾
✔️ 成立專門詐騙防範團隊
✔️ 與執法機構合作,共同打擊電信詐騙

🔍 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?
⚠️ 警惕不明來電與訊息
🔑 使用強密碼並啟用雙重驗證(2FA)
🔗 確認網站與連結 後再點擊
📊 隨時監控銀行帳戶與個人資訊
📞 發現可疑活動,請立即舉報📌 更多詳情,請登入網址瀏覽:canadatelecoms.ca/anti-fraud
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Let’s_fight_fraud_together
圖來源:CNW Group / Canadian Tele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

防詐騙行動加拿大銀行業

📢 加拿大銀行協會(CBA) 在防詐騙月期間將繼續推動「銀行永遠不會要求」(Your Bank Will Never Ask),以增強消費者對金融詐騙的防範意識。

🔍 銀行 絕不會要求您:
❌ 透過電子郵件或短訊 提供個人密碼,登入資訊或一次性驗證碼
威脅立即回應,否則將關閉帳戶
主動來電要求提供個人敏感資訊
引導點擊可疑連結 登入銀行帳戶
❌ 要求處理超額付款,這是「超額付款」騙局(Overpayment Scam)
❌ 要求遠程控制電腦,或安裝可這類軟件
要求以禮品卡支付逾期賬單或債務
告知中獎或獲得獎金,並要求提供銀行資訊來領取

🔹 謹記這些防詐騙貼士,提高警覺,保護個人財務安全!
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Your_Bank_Will_Never_Ask

慎防心理操控: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

騙徒會針對所有人,無論年齡﹑教育程度,收入水平或個人背景如何,他們都可能設法欺騙人們。詐騙者擅長操控人心,引導受害者透露個人資訊或給予金錢。他們利用一些常見的心理策略,誘使人們做出不經思考的決定,例如:

🔹 回報恩惠(讓你覺得應該回報別人的好意)
🔹 從眾心理(讓你認為大家都在做,所以你也應該這樣做)
🔹 服從權威(假裝成有權威的人,如政府官員或銀行職員)
🔹 製造稀缺性(讓你覺得機會有限,必須馬上行動)
🔹 強調過去的承諾(讓你覺得已經做出承諾,無法反悔)
🔹 博取好感(假裝友善,贏得你的信任)
🔹 營造緊迫感(聲稱優惠或機會即將結束,讓你沒有時間仔細考慮)

💡 避免成為詐騙受害者的最佳方法 是保持警覺與資訊透明
三思而後行,在提供金錢或個人資訊前,請先冷靜思考
重新審視細節,仔細閱讀優惠條款及細則
與值得信賴的人商量,或給自己一晚時間考慮清楚
認識不同類型的詐騙手法,提升防詐意識
遇到詐騙時及時舉報,幫助防止更多人受害

🔴 提高警惕,保護自己,遠離詐騙!

Fraud_Prevention_Month_2025_Psychological_manipulation
分享文章